说起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的”零进球”,至今仍是国内球迷心中的未解之谜。那支由神奇教练米卢带领的球队,明明在预选赛展现出不错的状态,怎么到了正赛连一个球都进不了?说实话,作为老球迷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特别窝火——肇俊哲那脚击中巴西队门柱的射门,杨晨面对土耳其时打在横梁上的那记抽射,但凡运气好那么一点点,中国队也不至于留下如此尴尬的纪录。
实力差距是硬伤
仔细分析那三场小组赛,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对手实在太强了。巴西队当时拥有”3R组合”(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小罗纳尔多),土耳其是后来的季军,就连看似最弱的哥斯达黎加,也有万乔普这样的英超射手。中国队当时的世界排名在50名开外,而这三个对手都在前20名。数据不会说谎——三场比赛我们的控球率都不到40%,射门次数加起来才15次,而对手们总共完成了60次射门。这种全方位的差距,不是靠拼劲就能弥补的。
心理包袱太重
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球员们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记得当时媒体报道,很多球员赛前紧张到失眠。对哥斯达黎加的首战最为可惜,上半场其实守得不错,但下半场那个意外的丢球后,全队明显心态崩了。后来的比赛更像是完成任务,特别是在对阵巴西时,球员们光顾着要球星签名(这真不是段子),完全放不开手脚。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在预选赛很奏效,但到了世界杯赛场,球员们似乎忘记了该怎么享受比赛。
战术选择值得商榷
现在回头看,教练组的战术安排也有问题。面对强敌全部选择死守,前锋线上就留一个杨晨,中场根本给不到支持。最让人不解的是,预选赛表现出色的于根伟、祁宏等人,到了世界杯竟然没什么出场机会。要是能像后来韩国队那样,用积极的跑动和逼抢制造机会,说不定真能偷一个进球。不过话说回来,以当时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能站上世界杯赛场已经是个奇迹了。
20年过去了,中国队再没能复制2002年的奇迹。现在想想,那届世界杯的”零进球”就像个隐喻——中国足球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但无论如何,那支球队带给我们的期待与感动,至今难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