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说起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真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每次国家队成绩不理想,大家都会把矛头指向青训体系,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在基层青训机构做过调研,发现最大的痛点居然是9-12岁这个黄金年龄段的孩子流失率高达70%!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去补习班而不是足球场,这种社会氛围不改变,青训永远是无源之水。

选材体系的致命缺陷

记得去年看过一份报告,说中国注册青少年球员仅8000人左右,这个数字还不及日本的一个县。更可怕的是,我们的选材标准还停留在”看身高、测速度”的原始阶段。去年U15国少队选材,有个技术特别好的小个子球员被刷下来,理由竟然是”身高不够”,这种选材思维不改,中国足球怎么出梅西?

反观日本青训,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球员的战术意识。我见过日本小学生比赛的视频,孩子们已经懂得如何利用场地宽度,而我们同龄的孩子还在玩”一窝蜂追球”的游戏。这种差距不是某个教练的问题,而是整个培养体系的断层。

教练员水平的瓶颈

说到教练,这又是另一个痛点。现在基层青训教练月薪普遍在3000-5000元,这样的待遇怎么可能留住人才?有个在德国进修过的教练朋友告诉我,他回国后带青训,发现很多基层教练还在用二十年前的训练方法。更离谱的是,有些足球特色学校的教练居然连最基本的青少年运动损伤预防知识都不懂。

去年某青训机构做过测评,发现U12年龄段的球员平均每周触球次数还不到欧洲同年龄段球员的1/3。不是孩子们不努力,而是训练时间都花在了无意义的体能训练上。有个小球员跟我说:”教练总让我们折返跑,可我连停球都停不好…”这话听着真让人心酸。

说到底,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不是某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病根。从家长观念到选材标准,从教练水平到竞赛体系,每个环节都在拖后腿。最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但就是没人愿意真正下决心改变。每次大赛失利后,我们都在问”中国足球路在何方”,或许答案很简单:先把青训这堂课补上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also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