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国足换帅时传出要请外教的新闻,都让我想起那个老梗:中国足球就像个永远在”补课”的差生,总指望找个”外教”能快速提高成绩。但现实往往很骨感,我们见过太多世界级名帅在这里”栽跟头”的案例了。里皮带队时那句”我不想抢钱”的悲愤辞职,至今想起来都让人觉得唏嘘。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足协总是对外教情有独钟?这里面的门道,还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外教
从施拉普纳到里皮,中国足球用30年时间上演了一部”外教图鉴”。我特意查了资料,发现自1992年以来,国足30年里换了12任主帅,其中外教占了9席。这比例,放在全球足坛都算”一枝独秀”。最讽刺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虽然也请外教,但人家坚持走技术流路线,从济科到特鲁西埃再到现在的森保一,风格一脉相承。而我们的足协呢?今天学德国明天追西班牙,像极了不会穿搭的暴发户。
外教崇拜背后的深层焦虑
有人说请外教是病急乱投医,我倒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去年亚运会期间,有位青训教练跟我吐苦水:”现在连U13梯队都要配外教,好像中国教练就教不好基础动作似的。”这话虽然偏激,但暴露出我们足球圈的普遍心态——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数据显示,中超16支球队去年仅有两支由本土教练执教,这种对本土教练的系统性不信任,恐怕比技战术落后更可怕。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足协想请外教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看看即将开打的18强赛对手,日本有森保一,韩国有克林斯曼,沙特更是刚花天价请了曼奇尼。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个熟悉亚洲足球的外教应急,似乎成了最不坏的选择。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每次请外教都像在买彩票,既没有清晰的建队思路,也不给人家改造球队的时间。米卢当年成功的前提,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2年备战周期,而现在呢?新帅上任就得立马上考场。
记得卡马乔上任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中国足球需要耐心。”十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像记耳光打在我们脸上。或许,与其纠结该请哪国外教,不如先想明白:我们到底要打造什么样的足球风格?否则就算把瓜迪奥拉请来,最后恐怕也会变成又一个”水土不服”的牺牲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