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杨瀚森获得NBA名宿比卢普斯的赞赏,我突然意识到中国球员要打进NBA这道门,真的需要太多”刚刚好”的特质了。说实话,光有身高和技术在这个时代已经远远不够——你还得具备那种让挑剔的美国球探眼前一亮的”特别之处”。就拿周琦来说吧,2米16的身高加上出色的封盖能力,按理说在NBA应该能混口饭吃,但最终还是因为对抗不足和比赛气质问题被淘汰,这不禁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中国球员才能真正在NBA站稳脚跟?
篮球智商:看不见的决胜关键
比卢普斯特别强调的”篮球智商”这个点太准了。我翻看过往成功登陆NBA的中国球员,姚明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不仅能用2米26的身高背打,更重要的是总能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有数据统计显示,姚明新秀赛季的失误率控制在12%左右,这在当时的新秀中锋里简直是个奇迹。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对比赛的理解能力,可能比他的梦幻脚步更珍贵。
说到这个,易建联就是个反例。阿联的身体素质在黄种人里算是顶级了吧?弹跳、速度、力量样样不差,但就是因为比赛阅读能力始终差那么一口气,在NBA始终打不出预期表现。你看他现在在CBA大杀四方,但当年在雄鹿和篮网时,经常出现防守轮转慢半拍的情况,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身体对抗:绕不开的硬门槛
但光有脑子也不行啊!NBA那帮黑人球员的身体素质,咱们得承认确实有先天差距。记得巴特尔说过,他刚去掘金时连队内训练都扛不住,那种对抗强度完全超出想象。现在联盟节奏更快了,对球员的机动性要求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杨瀚森会特别强调要提升移动速度。
王治郅当年其实就吃了这个亏。他的技术细腻程度在亚洲内线里数一数二,但在小牛队时经常因为防守端跟不上节奏而被教练按在板凳上。后来他自己都说,如果年轻时候能更注重力量训练,可能职业生涯会是另一个样子。
心理素质:被低估的X因素
还有一点经常被忽视,就是心理承受能力。NBA的竞争环境太残酷了,一场比赛打不好就可能失去轮换位置。孙悦在湖人那会儿,就明显能感觉到他心理包袱太重——明明训练时三分投得不错,一到正式比赛就手软。反观姚明,被巴克利嘲讽后直接用实力打脸,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是真正的”稀有资源”。
说实话,现在看杨瀚森的采访,他的心态倒是挺让人放心的。知道被夸了不飘,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这种成熟度在19岁的球员身上真不多见。不过话说回来,NBA的聚光灯可比CBA残酷多了,到时候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能不能保持现在的清醒?这就得看造化了。
说到底,中国球员想进NBA,就得像拼图一样把所有特质都凑齐——技术、身体、球商、心理,缺哪块都不行。杨瀚森现在展现出的潜力确实让人期待,但距离真正叩开NBA的大门,他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