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鉴日本足球青训体系?

说到中国足球的青训改革,日本的经验还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记得前阵子看J联赛时惊讶地发现,他们的U15梯队比赛都能吸引上千观众,这种情况在国内简直难以想象。日本足球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坚持了30多年的青训体系改革——这事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特别是他们怎么把校园足球和职业青训完美结合这一点。

校园足球的”双轨制”魔力

每次看到日本高中联赛那些爆满的看台就特别感慨,他们的校园足球搞了上百年,决赛能有5万多人现场观战。反观国内,高中生踢球还常常被说成”不务正业”。日本足球人才培养的秘密之一就是这条校园通道——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人才输送链,J联赛球员有七成都来自校园体系。

他们的静冈学园之类的足球名校,学生一年训练时长能到800小时,差不多是咱们职业梯队的水准。更绝的是训练质量,不是随便踢着玩,而是严格按照日本足协统一的4-3-3传控体系来练,这训练强度和专业度,难怪能出三笘薰这样的球员。

社区青训的毛细血管

国内很多家长抱怨送孩子练球太麻烦,开车半小时都找不到个好场地。但日本每两万人就有一个青训中心,町田泽维亚这种社区俱乐部的会员家庭能有1.5万户,孩子放学走路就能去训练。他们的青训网点密度,简直跟便利店似的随处可见。

我曾看过一个数据:日本D级以上的教练有8.2万人,是中国的5倍多,而且这些教练多数都扎根基层。咱们不少青训教练的工资才四五千块,人家基层教练可是体面的职业。没有这些默默付出的”足球工匠”,再好的青训体系也是空中楼阁。

技术哲学的统一性

最让我佩服的是日本青训的”一根筋”——30年如一日坚持传控足球。从U12到国家队,战术语言完全一致。球员升级就像换了个更难的副本,不需要重新适应体系。咱们这些年换了多少外教了?意大利的、西班牙的、荷兰的…青训方向变来变去,孩子们能不迷糊吗?

现在日本留洋球员都超过450人了,很多在欧洲踢球的日本球员坦言,他们小时候学的那些战术理念,在职业队照样能用。这种青训体系的延续性,或许比单纯的技术训练更值得学习。毕竟足球不只是练身体,更是培养足球大脑的过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also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