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王朝的商业秘诀是什么?

说到公牛王朝的商业智慧,就不得不提那个被称为”禅师”的菲尔·杰克逊。他在更衣室里那句”给犹他人留点尊严”的名言,背后可是藏着惊人的商业逻辑。你想啊,在1998年的时候,一场季后赛主场比赛就能给公牛带来800万美元的收入,这数字放现在得有2000万了吧?难怪他们总喜欢把系列赛控制在5-6场,这比横扫多赚一场钱,又比抢七少了很多风险,简直就是精算师和教练的天作之合。

看着现在的NBA球队动不动就摆烂重建,还真有点怀念那个把竞技和商业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时代。你知道吗?1991年公牛在总决赛第二场”意外”输给湖人后,回到芝加哥的第五场门票价格直接暴涨了220%。更绝的是1998年”流感之战”后的第六场,球衣销量直接就翻了近两倍。这种饥饿营销的手法,现在的商业教科书上都很难找到如此经典的案例。

公牛王朝的盈利模型

公牛队前财务总监霍夫曼透露的那个”5场最佳盈利模型”简直神了。我们整理了一下数据,公牛6次夺冠中有4次(91/93/97/98)都是用5场解决问题。这种模式:4-1拿下系列赛,给对手留足面子,让观众意犹未尽,既照顾了联盟的商业利益,又创造了无数经典瞬间。说实话,比起现在动不动就4-0的横扫,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更有人情味,也更能拉动消费。

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能把每场关键比赛都变成商业增长的引爆点。92年乔丹那记著名的耸肩三分,97年的”流感之战”,98年的最后一投,每一个经典时刻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相比之下,2017年勇士队横扫骑士的那些比赛,三场都是15分以上的分差,反而没什么记忆点。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NBA不只是篮球比赛,更是一门高深的商业艺术。

公牛式运营对现代体育的启示

公牛王朝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他们把竞技性和商业性完美平衡的能力。斯特恩那句”公牛若年年横扫,小球市将彻底崩盘”的担忧,现在想来特别有预见性。现在的NBA越来越两极分化,大球市球队动辄就组超级阵容,小球市只能摆烂重建,整个联盟的竞争性反而下降了。公牛那时的做法值得借鉴:保证竞争力的同时,还要照顾整体生态平衡。

看看当年公牛夺冠路上击败的对手:攻防一体的爵士、MVP赛季的巴克利、魔术师领衔的湖人…这些对手个个都是硬茬儿,每场胜利都货真价实。反观有些王朝球队,夺冠路上遇到的对手实力参差不齐,冠军含金量自然就打了折扣。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勒布朗会说”宁愿要戒指而不是4-0的谈资”。在商业价值方面,经历考验的冠军,永远比轻松夺冠更有故事性,也更能带来持续的商业收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also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