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90年代NBA总决赛的门票价格,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谁能想到,现在一张场边票动不动就得上万美金,而在90年代初,公牛队第一次夺冠时的总决赛门票才75美元起?我记得特别清楚,1991年公牛vs湖人的G5门票,最贵的场边席位也不过350美元——这要搁现在,连个常规赛前排座位的零头都不够。但话说回来,考虑到当时美国普通人的工资水平,这也不算便宜了。
通货膨胀下的数字奇迹
按照通货膨胀率计算,1991年那75美元的门票,放到现在相当于160美元左右。但是你猜现在同位置的决赛门票要多少钱?至少3000美元起步!更夸张的是乔丹最后一个冠军赛季,1998年总决赛G6的天王山之战,盐湖城的门票被炒到了2000美元一张(相当于现在的3500美元),可当时全犹他州都在疯抢。
这中间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势均力敌的系列赛,票价涨幅越吓人。你看1993年公牛对太阳的总决赛,打到G5那会儿,凤凰城的黄牛票已经突破了1500美元大关——要知道那会儿北京的房价才2000块一平呢!
王朝经济学的门票玄机
仔细研究公牛队那些年的财报会发现,禅师杰克逊的”多打一场”策略简直精妙绝伦。1997年总决赛G5,芝加哥联合中心突然放出500张”站票”,标价199美元瞬间售罄。这些小把戏累计起来,一个主场就能给球队带来近8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难怪老爷子后来承认,有时候输场球比赢球更值钱!
最疯狂的要数1998年G6,当时联盟给出的官方票价是250-1750美元,结果转手就被炒到均价4000美元。有个芝加哥的急诊科医生告诉我,他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了两张山顶票,结果刚坐下就有人用三倍价格求转让——这种疯狂场景,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哦对了,说到票价涨幅还有个冷知识:从1991到1998年,公牛队总决赛门票年均涨幅达到惊人的27%,远超同期道琼斯指数的表现。难怪有人说投资乔丹,比投资股票还靠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