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足球强队选择主教练的模式其实挺有意思的,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日本、韩国这些传统强队更喜欢找外教,而且倾向于欧洲拉丁派风格的教练。这跟他们国家队想要打造的技战术风格直接相关——看看日本队这几年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就知道了。但有趣的是,卡塔尔这样的新兴势力却另辟蹊径,他们更看重教练是否熟悉本国足球文化和青训体系。说到这个,2019年亚洲杯时卡塔尔那个西班牙籍主教练桑切斯就是个典型案例,他可是在卡塔尔青训体系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才执掌国家队的。
外籍VS本土:亚洲强队的博弈
说到聘请外教,不得不提一个冷知识:韩国队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主教练居然是德国人皮蒂。这个老外带着韩国队打了整整75场比赛,这在亚洲足坛简直是个奇迹!但是呢,像伊朗这样的球队就坚持用本土教练,他们的理由也很实在——外籍教练往往理解不了西亚足球特有的文化和更衣室政治。这让我想起去年亚冠联赛时和一个伊朗记者聊天,他当时就说:”我们的足球就像波斯地毯,只有本国人才懂得其中编织的奥妙。”
日本队的选帅思路就更有意思了。他们在2018年世界杯后选择了森保一这位”土洋结合”的教练——他在日本长大,但在德国踢过球。这种组合拳打出来效果还真不错,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连克德国、西班牙就是最好的证明。说实话,这种”本土思维+国际视野”的模式,或许真的值得更多亚洲球队借鉴。
选帅背后的数据密码
我翻了下近十年亚洲排名前十国家队的教练资料,发现一个现象级数据:2014-2022年间,亚洲球队在世界杯正赛中取得的12场胜利里,有9场是由外籍教练带队获得的。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外教平均任期只有2.3年,反而本土教练的平均任期能达到4年以上。这说明什么?可能亚洲球队更倾向于把外教当作”短期特效药”,而把本土教练视为”长期保健品”吧。
澳洲队的例子特别典型。他们从2006年开始就坚持使用外籍教练,而且专门找荷兰籍的——从希丁克到范马尔维克,再到现在的阿诺德。这套”橙色基因”移植得相当成功,让澳洲队始终保持在大洋洲的统治地位。这让我不禁要问:坚持某种特定的足球哲学,是不是比频繁更换战术体系更有价值?
说到底,选帅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但亚洲强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与其纠结”土洋之争”,不如先想清楚自己的足球想要走什么样的路。就像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主席说的那样:”教练就像是指挥家,重要的不是他的国籍,而是他能否让乐团奏出最和谐的声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