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奖评选标准有哪些变化?

说起金球奖评选标准的变化,还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记得十年前,这个奖项几乎就是看谁进球多、谁拿冠军多,简单粗暴得很。但最近几年,评委们的口味明显变得刁钻了,让我不禁想:难道是因为梅罗时代把标准拉得太高,现在不得不搞点新花样?就拿2023年的评选来说,哈兰德进球如麻却输给梅西,这事儿放十年前简直难以想象!

从数据崇拜到综合评估的转变

现在的金球奖越来越不爱做”数学题”了。2012年梅西全年91球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但放在今天可能都未必稳拿金球。评委们开始看重一些”玄学”因素:比如球员在关键场次的表现力(贝林厄姆国家德比的高光瞬间)、战术价值(德布劳内的组织调度)、甚至是精神属性(姆巴佩世界杯决赛的帽子戏法)。这让我想起NBA的MVP评选,现在也讲究”叙事性”,光会刷数据已经不够看了。

国家队权重的新算法

有意思的是,大赛年的评选标准突然变得很”双标”。2021年梅西凭美洲杯夺冠加分不少,但2023年哈兰德却因为挪威队太弱吃了大亏。据《队报》透露,现在评委们会区分”主动carry”和”躺冠”——像姆巴佩世界杯决赛戴帽却丢冠,反而比某些混到冠军的球员更受青睐。不过说真的,这种主观判断难免引发争议,去年就有球迷吐槽:”难道要逼着哈兰德改国籍?”

位置歧视正在被打破

还记得”中场球员不配拿金球”的潜规则吗?莫德里奇2018年破冰之后,今年贝林厄姆又让这个趋势延续了。数据显示,近五年金球奖前五名中非前锋球员占比从15%提升到40%。不过话说回来,防守型球员还是吃亏,像去年的鲁本·迪亚斯,带着曼城拿三冠王才排第12名,这找谁说理去?看来评委们对”精彩防守”的理解,还是不如”漂亮进球”来得直观。

说个冷知识:现在的投票记者来自180个国家,比2013年多了近一倍。这意味着球员需要全球影响力——维尼修斯在反种族歧视方面的发声,或许比他在伯纳乌多进两个球更有价值。不过这种变化也引发新问题:当金球奖开始考虑场外因素时,它还算纯粹的职业奖项吗?这个问题,恐怕连普拉蒂尼也给不出标准答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also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