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国足的这次换帅来得突然,却也似乎在情理之中。说实话,作为球迷,看到教练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伊万科维奇上任才短短几个月就被换掉,这种”急刹车”式的调整,让人不禁要问: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短期的成绩,还是长期的体系建设?记得去年亚运会时,久尔杰维奇带领U23那支队伍,虽然成绩不算亮眼,但至少能看到一些战术思路。现在让他临危受命接手成年队,不知道这次”救火”能否烧出些新气象。

说起国足的未来,我觉得青训才是最该下功夫的地方。看看日本韩国,他们的成功不是靠请几个大牌教练就能复制的。据统计,日本注册青少年球员超过60万,而我们呢?可能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培养体系断层太严重了,U23、U19这些梯队经常是为了应付比赛临时拼凑,根本谈不上什么延续性。每次大赛失利后都在喊”从娃娃抓起”,结果呢?基层教练待遇低、训练场地不足这些问题,说了多少年还是老样子。

联赛水平与国家队成绩的恶性循环

中超这些年投入不小,但总觉得钱没花在刀刃上。大牌外援来了又走,除了短暂提升票房,对本土球员的带动作用很有限。更糟的是,有些俱乐部为了成绩,恨不得整条中轴线都用外援,本土球员连上场机会都难保。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国脚,到了国际赛场怎么可能扛得住压力?去年中超场均净比赛时间才50分钟左右,比日韩联赛少了将近10分钟,这样的比赛质量,球员的阅读能力和对抗节奏怎么可能跟得上?

说到归化球员,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政策现在看起来也收效甚微。不是说不该归化,而是我们的归化策略太急功近利了。花大价钱找来的球员要么年纪偏大,要么和球队磨合不够,最后反而成了更衣室的不稳定因素。反观卡塔尔,他们的归化工作做了十几年,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系统培养,这才有了2019年亚洲杯夺冠的成果。

或许该换个思路了

与其总是纠结于一场比赛的胜负,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怎么重建足球生态。比如校园足球能不能真正普及?业余联赛体系能不能完善?裁判职业化进程能不能加快?这些基础工作做不好,换多少个教练都是白搭。我特别认同徐根宝指导说过的一句话:”中国足球缺的不是好苗子,而是发现和培养好苗子的耐心。”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这个耐心等上十年、二十年?

当然,话说回来,足球改革不是足协一家的事。教育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社区都得参与进来。像武汉、成都这些足球氛围比较好的城市,他们的经验就值得总结推广。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每个小学都能有块像样的足球场,每个周末能看到家长带孩子去踢野球,中国足球的氛围可能就真的不一样了。这条路注定漫长,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also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