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各大洲的足球水平差异,这简直就像比较火星和地球的气候一样悬殊啊!就拿世界杯名额分配来说,欧洲豪取16个直通名额,而亚洲却要45支队伍抢8.5个名额,这个数据对比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分配居然还能引发争议,欧洲球队经常抱怨名额”不够用”,而亚洲球迷则觉得自己的名额”太少了”。
从国家队排名看实力断层
最新FIFA世界排名真是个扎心的见证——前50名里欧洲占了28席,南美6席,非洲仅4席。特别有意思的是大洋洲,排名最高的新西兰也不过103位,基本上就是来”陪跑”的节奏。但说来也怪,2018年世界杯上阿根廷输给法国的比赛中,你能明显感受到南美球队的技术细腻程度,这是欧洲球队很难完全复制的。
亚洲球队的水平就更有趣了。日本、韩国这些年在欧洲足坛站稳脚跟的球员越来越多,伊朗在亚洲区预选赛的表现也相当强势。但是,一到世界杯正赛,面对欧洲二流球队时还是经常力不从心。这种”国内强、国际弱”的现象,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训体系和比赛强度的差距。
俱乐部层面的差距更惊人
如果看俱乐部层面,这个差距会被进一步放大。欧足联的财政报告显示,上赛季欧冠32强的总收入,比整个亚洲顶级联赛的总和还要高出15倍!这种资金差距直接导致球星流向欧洲,形成了可怕的马太效应。记得有次看非洲冠军联赛决赛,球场竟然只有不到一半的上座率,这在欧洲顶级赛事中简直不可想象。
有意思的是,虽然整体水平差异巨大,但近些年各大洲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非洲球员在英超大放异彩,亚洲球员在德甲站稳脚跟,就连美国大联盟也开始吸引过气球星加盟。或许再过20年,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均衡的全球足球版图?当然,这得先解决那个根本问题——为什么某些洲的孩子只能在泥地上踢球,而另一些洲的孩子从5岁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了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