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代篮球对内线球员的要求真的越来越”过分”了!以前我们觉得中锋能抢篮板、会背打就够了,现在要是没有三分射程、不会组织进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合格的内线。就拿NBA来说,本赛季三分出手占比超过30%的中锋就有14位,约基奇这种”组织中锋”更是颠覆了传统认知。但最让我感慨的是,像杨瀚森这样以球商见长的年轻中锋,还得拼命补足移动速度和对抗能力——这个时代对内线的要求简直是”既要又要还要”。
空间型五号位已成标配
还记得2014年马刺用迪奥打中锋夺冠时,大家还觉得是个特例。现在看看,大洛佩斯这种曾经的传统中锋都练出了一手三分,上赛季场均要扔6.1个三分。数据不会说谎:本赛季NBA中锋场均三分出手比五年前增加了47%,命中率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这就像打游戏开了新版本,不会远程攻击的坦克注定要被淘汰。
防守端的”变形金刚”
现代内线最苦逼的恐怕是防守任务了!既要在篮下硬扛约基奇这样的重型坦克,又得能换防到外线盯住库里这种精灵后卫。看看戈贝尔的遭遇就知道,去年季后赛他被小个子针对得有多惨。现在顶级球队对中锋的横移速度要求堪称苛刻——据统计,季后赛球队首发中锋的平均三秒区往返跑速度要比五年前快0.8秒,这个差距在实战中可能就是一次成功的换防和一次被颜射三分的区别。
组织能力成了新加分项
约基奇和萨博尼斯让我们见识到,原来中锋也能当进攻发起点。现在NBA场均助攻超过4次的中锋有9位,而十年前这个数字只有3位。最夸张的是掘金的”约老师”,上赛季场均接近10次助攻,比很多控卫都多。这让我想起国内某教练的吐槽:”现在挑中锋跟选女婿似的,得会赚钱(得分)、能顾家(防守)、还要会哄丈母娘开心(传球)…”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变化也让篮球变得更有趣了。像杨瀚森这样的年轻内线,既要保持传统中锋的基本功,又要掌握新时代的生存技能,确实是个巨大挑战。但换个角度想,能投能传能防守的”六边形战士”,不正是球迷最想看到的篮球进化方向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