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球员对中国足球的影响?

说到归化球员对中国足球的影响,这确实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记得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时,艾克森、洛国富这些归化球员一度让球迷们看到了希望,可结果却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头上——花了这么大代价,效果怎么就差强人意呢?说实话,这些球员的个人能力确实比本土球员强不少,但足球毕竟是11个人的运动,光靠几个归化球员根本解决不了中国足球的深层次问题。

归化球员带来的短期效应

不可否认,归化球员确实在短期内提升了国家队的实力。2021年40强赛时,艾克森、阿兰等人的出色表现帮助中国队惊险晋级12强赛。数据显示,在归化球员首发的比赛中,国足的场均得分要比全华班高出0.8分。洛国富在对阵沙特时的那个精彩进球,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提升太有限了。就像给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装上跑车发动机,整体框架跟不上,再强的动力也发挥不出来。特别是在防守端,归化球员带来的改善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国足在12强赛中频频丢球。

争议与质疑从未停止

每次提到归化球员,网上的争论就特别激烈。有人说这是”急功近利”,也有人觉得这是”必要的捷径”。我个人倒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归化本身,而在我们怎么用这些球员。看看日本足球当年的三都主,再看看卡塔尔的归化策略,人家的成功都不是简单地把球员招进来就完了。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归化的球员,到了关键比赛却总是坐冷板凳!里皮时期好歹还能让归化球员首发,后来换成本土教练后,归化球员的出场时间直线下降。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

青训才是根本出路

说到底,归化球员只能算是一剂”止疼药”,治标不治本。看看我们邻国日本,人家U23都能在奥运会上拿牌了,而我们还在为进世界杯发愁。据日本足协统计,他们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是我们的20倍!这个差距,真不是靠归化几个外援就能弥补的。

我个人觉得,与其把大把钞票砸在归化上,不如好好搞青训。就像建房子,地基不牢,上面装修得再漂亮也是白搭。不过话说回来,青训见效慢,需要耐心,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更愿意选择”捷径”吧。但足球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走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also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