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NBA的次轮选秀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你以为那些二轮秀都是陪跑的?那可不一定!就拿最近杨瀚森的例子来说,一个18岁的中国小伙子能在ESPN模拟选秀中冲到33顺位,这本身就说明次轮选秀的价值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别忘了NBA历史上那些从二轮秀逆袭的狠角色——约基奇是41顺位,追梦格林是35顺位,吉诺比利更是57顺位捡到的宝贝。
次轮秀的性价比有多恐怖?
看看2024年的劳资协议你就懂了:33顺位的新秀合同才4年845万美元,这价钱在自由市场上连个合格轮换都签不到。但球队要是淘到宝了,那就是血赚!黄蜂队为什么对杨瀚森这么上心?除了他本身的潜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顺位几乎没风险——打出来了就是下一个约基奇,打不出来也亏不了几个钱。
更绝的是,像杨瀚森这样的国际球员还能带来中国市场效应。还记得火箭当年因为姚明赚得盆满钵满吗?现在NBA各队学聪明了,次轮签选个有商业价值的国际球员,竞技和商业两头抓,这买卖不要太划算。
那些年被低估的二轮奇迹
我们来看几个惊人的数据:过去10年里,有17位次轮秀打出了场均15+的表现,这个数字比很多人想象中要高得多。其中最励志的莫过于掘金队的约基奇,一个41顺位的胖子中锋,如今已经是两届MVP得主。马刺队更是个中高手,他们总能用次轮签挖到宝,从吉诺比利到德章泰·穆雷,个个都打出了远超顺位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次轮秀的成功率正在逐年提升。根据NBA官方数据,2020年之后的次轮秀,能在联盟生存3年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3%,比十年前高了近15个百分点。这说明什么?球队的球探系统越来越会淘金了!
为什么次轮秀越来越值钱?
这里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薪资帽制度让球队更重视低成本合约,次轮秀的合同简直就是白菜价;其次是发展联盟体系的完善,让球队可以耐心培养这些璞玉;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的进步,球探们现在能更准确地评估那些被低估的海外球员和小学校出身的天才。
就拿杨瀚森来说,他的策应能力和防守意识在CBA很突出,但放在NBA可能就不够看。可黄蜂队看中的是他的年龄优势——才18岁啊!这种年轻球员的可塑性太强了,万一培养出来了,那就是用次轮签淘到了乐透秀级别的天赋。
所以说,现在的NBA球队越来越把次轮签当成彩票来刮。刮中了血赚,刮不中也不心疼,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谁不愿意做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