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扩军到48支球队,对中国男足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说实话,亚洲区8.5个名额真的就能让我们稳进世界杯吗?看看现在的世界排名,国足还在亚洲第13的位置徘徊,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扩军确实让亚洲区的竞争门槛降低了,但日韩伊朗沙特这些传统强队依然稳占席位,剩下的名额还得跟卡塔尔、阿联酋、伊拉克这些难缠的对手死磕。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连越南、泰国这些东南亚球队都在快速进步,国足要是再不迎头赶上,恐怕连这”扩军红利”都吃不到。
国足需要跨越的三道坎
第一道坎是青训体系的断层。日本足球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坚持了30年的校园足球体系,而我们的青训还在依靠少数几家俱乐部苦苦支撑。第二道坎是联赛的稳定性,中超这几年的金元足球退潮后,暴露出的是基础建设的薄弱。第三道坎或许是最关键的——足球文化。在英格兰,即使是第五级别联赛的球场也能坐满观众,而我们的中超赛场,除了少数几支球队外,上座率实在堪忧。
不过话说回来,扩军确实给了我们更多犯错的空间。以前的32强时代,亚洲只有4.5个名额,国足稍有闪失就会满盘皆输。现在名额多了,预选赛的战略回旋余地也大了。像2022年世预赛那样”差一点出线”的情况,在2026年可能会变成”勉强挤进去”。但这样的晋级,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真的有益处吗?
扩军背后的商业考量
国际足联把世界杯变成48支球队的盛宴,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为了商业利益。据预测,2026年世界杯收入将突破11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万达、海信等品牌都是主要赞助商。有意思的是,这反而可能成为中国队的一个隐形助力,毕竟国际足联不会愿意看到主要赞助商所在国的球队长期缺席正赛。
但话说回来,与其指望商业因素带来便利,不如脚踏实地提升实力。还记得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时,里皮接手后国足展现出的战斗力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但证明我们并非完全没有竞争力。现在距离2026年预选赛还有时间,如果能利用好这段时间推进改革,或许真能实现时隔24年再次闯入世界杯的梦想。
最后说句实在话,作为中国球迷,我们对世界杯的渴望太久了。扩军给了我们希望,但希望不等于现实。与其纠结于”8.5个名额够不够”,不如关注我们的青训体系建得怎么样,联赛水平有没有提升,球员的基本功扎不扎实。毕竟,机会永远只属于那些真正做好准备的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