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联办世界杯这事,虽然2026年美加墨合办是头一遭,但世界杯历史上早有多个联合主办的先例。有意思的是,这种模式最初诞生时还引起过不少争议——毕竟足球向来被视为国家荣誉的象征,让几个国家一起办,总让人觉得少了点”纯粹”。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联合主办其实有不少优势,不仅能分摊成本,还能让更多国家参与其中。
那些年的”联手”时刻
2002年韩日世界杯绝对是最具标志性的案例。这是亚洲首次举办世界杯,也是史上首次由两个国家共同主办。当时两个东道主还闹出不少趣闻,比如比赛用球叫”飞火流星”,结果真的”飞”得让门将们叫苦不迭。更戏剧性的是,韩国队一路爆冷杀入四强,创造了亚洲球队的最佳战绩,而日本队也历史性闯入16强。
再往前看,其实早在1983年世青赛就有过阿根廷和智利联合举办的先例。不过要说最特别的,还得数2020欧洲杯(实际2021年举办),虽然不算世界杯,但这个横跨11国12城的”足球巡演”,简直是把联合主办玩出了新高度——从巴库到罗马,从哥本哈根到布达佩斯,球员和球迷们跟着比赛满欧洲跑,活像一场大型足球嘉年华。
为什么要联合主办?
仔细分析这些案例,发现联合主办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是分担昂贵的办赛成本,像2026世界杯预计要花20亿美元,三国分摊压力小很多;二是地缘优势,相邻国家可以形成赛事圈,比如韩日就很好地利用了东亚地区的高铁网络;三是政治因素,有时候联合主办能缓和地区关系,就像当年韩国和日本尽管历史问题复杂,但通过世界杯确实增进了交流。
不过问题也不少,时差、气候、交通都是挑战。记得2002年时,有些球队抱怨在日韩之间奔波太折腾。2026年更夸张,从加拿大温哥华到墨西哥城的距离,相当于从巴黎飞到开罗!难怪国际足联现在要求联办国家必须地理相近,看来是被现实教育了。
话说回来,这种”共享”模式或许会成为趋势。毕竟现在办大赛越来越烧钱,连奥运会都开始鼓励联合申办了。只是不知道下次世界杯,会不会出现更夸张的四国联办?想想还挺期待的。
发表回复